816地下核工程为什么叫816

816地下核工程名字的由来?
816地下核工程名字的由来?
1967年8月16日开始建设的,816”是一个代号,它曾是中国最大的地下核工程。50年前,我国开始在西南深山腹地建设第二个核原料生产基地。从1967年到1984年的17年间,前后有6万多人从全国各地聚集到重庆涪陵地区的白涛镇,挖空了150余万立方米的岩石,挖成了一个总长超过20公里的庞大地下工程。
816工程为什么叫816?
“816工程”是绝密级的军工单位。最初,“816工程”对外称是“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厂区有一个团的部队负责警卫,建设地点绝不允许外泄,通讯地址只能写重庆市4513信箱,职工家属不能进厂,职工只能回家探视亲属。2002年4月8日,国防科工委以科工密办(2002)14号文同意对“816工程”解密。经过几年的酝酿筹备,2010年4月底,作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中国唯一解密核工程,“816工程”的部分区域开始成为旅游项目。

上个世纪60年代,为应对苏联的核威胁,中央决定将西北的核工厂搬迁到内地。有关部门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后,将厂址选在重庆涪陵白涛镇,代号“816工程”。为了保密,小镇凡是有“问题”的人一律迁出,白涛的地名也随之从地图上消失。
1967年2月,中央军委特调8342部队担负主要施工任务,这在当时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几乎在一夜之间,这个偏僻山区涌入了2万多工程兵。工程兵主要负责在乌江边上被当地人称为尖子山的区域打一个巨大的地下洞体。在这里,他们一干就是8年,共有53位军人为此项工程英勇牺牲。

洞体内厂房进洞深度400米左右,顶部覆盖层最厚达200米,核心部位厂房的覆盖层厚度均在150米以上。核反应堆主厂房总面积1.3万平方米,洞体施工挖出的石方量达151万立方米,如果将这些石渣筑成一米高、半米厚的石墙,可长达3000公里。山体周围共有大小19个洞口,用途分别为人员出入口、汽车通行洞、排风洞、排水沟、仓库等等。洞体内部共有大小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条。
为修建该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洞厅共9层,高达79.6米,总长21公里。为了战备需要,816工程洞体设计可防100万吨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500千克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还可抗8级地震。洞体内有许多钢筋混凝土浇铸的石拱,石拱外有一层特制不锈钢板,以支撑加固洞体。

1975年,54师完成坑道施工任务,奉命撤离白涛。1982年,由于国际形势的缓和,“816工程”接到缓建指示,此时洞体已完成建筑工程量的85\%,安装工程量的60\%;总投资达7.4亿元人民币。1984年2月,“816工程”被封闭了起来,始终没有正式投入过生产。
专家论证,“816工程”是我国三线建设这段不能被磨灭历史的重要代表性工程。同时,作为曾经的核工厂实体,“816工程”以旅游产品的形式对大众开放,无论在国内还是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816工程”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国防教育工程。